第二十五章(1/2)

“不成不成,我还得在世上做善事种善因结善缘呢,那么多饥渴的妹妹需要我给她们播撒快乐的阳光雨露,我怎么能躲起来独自修炼成仙?”

她给了我一个白眼,“跟你说正经的,老跟我耍贫。我在想,其实我在老家时候就是因为觉得小城市寂寞无聊,向往大城市的丰富热闹,结果到了圳,的确是灯红酒绿,可总觉得那是别的生活,跟自己没什么关系。等到了北京,白天在公司上班,下班回到租住的小屋,单调枯燥复一,感觉其实和其他地方也没什么两样,就像现在的清凉寺不也这样哦?”

我看她一眼,“嗯,连当年楚国的高老屈原都长叹息以掩涕,哀其生之多艰,你也终于体会民间疾苦了呢。”

杨泓没理我,仿佛自言自语地说道,“老百姓的生活不都那样,我才明白N多的孩每年挤着要进北电、中戏,想上导演的床,还有美用身体写作什么的哪是为艺术献身呀?还不是为了出名、挣钱、嫁,丰富多彩的生活大抵是给有钱准备的,知道这个世界的残酷真相,有时想想也真没意思。”

“阿弥陀佛!施主终于悟道,待贫僧为你剃度超脱,”

我哈哈一笑,伸手在她上一抹。

“两位可是专程从北京来小寺探访的客?”

我侧过,看见大殿门的阴影里站着一个僧衣老者,莫非遇见高僧大德?我在北京一些场合见到得佛界大师无不圆面阔耳,脸色红润,神采奕奕,定神细细端详,此和尚袈裟旧,双目和善,满脸褶子,两手青筋起,整个一个老农的身像。

“还真是的呢,就是没想到鼎鼎大名的清凉寺这样简陋哦,”

杨泓回答说。“大小盛衰皆是命,贫富困济但由天。在我们看来,也没有什么差别。当年唐朝这里也是盛极一时,战后衰败,到清代重修后香火再度鼎盛,再经历民国战、抗战和文革劫波,悠悠千年几度兴废。现在又有施主扶助,或二、三年后又恢复旧制也难说哦,一切随缘吧,”

老和尚微微一叹。

“是呀,如果闹大了,像少林那样成立个公司,搞搞旅游开发、影视投资什么的,每天门票、香火和功德滚滚流水,声名广博佛法远弘,岂不是可以普渡更多生灵么?加上纳税捐款慈善惠民,可真是利国利民噢。”

见老僧有些门道,我也开始信开河起来,“清凉寺可以热炒顺治出家的传说,弄个金庸武侠旅游线路什么的呀,串通好旅行社每天酒店发几车游客给导游点回扣什么的,再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地址发布邮箱:dybzba@gmail.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