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章 互诉风流(11/30)
系。任凭看过很多廉政教育的片子,上面的主公都是因为一念之差收了
家的钱而带来了牢狱之灾,而自己在这方面向来是很注意的,任凭从小就受儒家思想的教育。父亲是一位私塾先生,解放后做了新中国的教员,在任凭很小的时候,父亲就经常用“君子喻于义,小
喻于利”、“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”之类的古训来教导他,所以从上小学的时候起,他就没有拿过
家的一针一线,也没有无缘无故地接受过别
的馈赠。今天的事特别是李南山的一番谈话,让自己对以前恪守的生活准则产生了怀疑。李南山是自己在大学时无话不谈的同学,两
在学校时的志向相同,都立志做一个作家,为民鼓与呼,那时他们都喜欢诗,经常在寝室里就对吟起来。毕业后他们也没有断绝来往,但是毕竟自己分到了县里,到市里办一趟事匆匆忙忙,即使到他那里坐上一会儿也说不上几句话。所以后来二
的思想
流就少了,以至于现在在一起观念产生了碰撞。看来李南山这些年的思想变化也很大,从以前一个很有血
的文学青年,变成了官场上的一个世故、圆滑、重享乐、善钻营的
。这样的
现在机关多的是,他们往往是看透了仕途的艰难,也不想清高自傲,只有随遇而安,等待机会。但他们也不是消极之辈,一方面得过且过,不愿费心劳神去争逐有限的官位,能享乐时就享乐;另一方面也不轻易放弃千载难逢的机会,遇到火候也要争上一番。李南山应该就属于这种
。李南山要说混得也不错,虽说不是很努力也无大错,所以也当上了处长。因为他的资格老,一毕业就到了司法局,屈指算来也有十几年了。老的退休了,中年的提拔了,也该
到自己了。实际上李南山明白,自己当了处长不是因为自己
得好,而是“机遇”,因为
事处就两个
,那个
是刚毕业分配的年轻小伙子,什么也不懂,处长的位子当然非自己莫属。当然,别的处也有
想过来和他争,但客观条件不具备,不懂业务弄不成。
李南山和任凭的观念冲突在于,李南山认为要在官场混必须容其中,按照官场的规则办事,比如办事不可太认真,不能死抠原则,要服从长官意志,还有,那就是该捞钱的时候也得捞点钱,以便捞了钱之后进行下一步的运作和
常的应酬。而任凭认为既然当官,就要当个好官,就要有一份责任感,不能为了金钱而放弃了原则,虽然穷一点,但是心里踏实。任凭观察李南山的生活状况,发现他的确实践了他的思想,李南山和自己同时毕业,当时的月工资都是每月五十六元钱。任凭调到市里后,两
的工资水平也差不多。可能司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