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四章(3/4)

十万大军群龙无首,只能选择退回越国。吴越两国和谈,迎来未来十余年的和平。

这是新时代的开启。

叶行远在史书上曾经见过记载,但当身临其境,还是不由恍然。当夜,圣城,吴王亲自出迎,为圣牵马,表示极大的敬意。

但叶行远在他的眼中,只看到畏惧和敬意——这是理所当然的,周王室衰微至今,各国纷争,那也只是强弱之分,虽然圣出手,救了吴国,但也让吴王明白,在自己上,还有一个凛然不可侵犯的周天子。

作为诸侯国君,没有想要一个真正的天子。

因此吴王对费力请来救兵的叶行远,也并没有什么什么谢意,甚至比以前更加冷漠与仇视。

接下来“钟奇”的命运,可不算太好。叶行远心知肚明,但却也不拆穿。

第二,圣接见了越国的使者,敕令他们按时进贡,不可违背王室之礼以后,便率军离去,并未再涉吴越两国的和谈。

叶行远送圣出城三十里,执礼甚恭,圣最后方才回,只对他说了一句,“大节之道,便在今后二十年,望君好自为之。”

雾水,高华君都不能领悟,只有叶行远知道,这就预示着他将来二十年的命运——看来历史仍然没有改变。

他应声道:“学生自当善自体悟。”

点了点,命取来《春秋》数卷,给叶行远,“后,你可称我之弟子。只是天数如此,吾师生不得朝夕相处。平我有些偷懒,述而不作,未有什么著作可以教你。

这里有春秋三卷,是我过去数年编纂而成,你可细细读之,或有所悟。”

叶行远大喜,赶紧接过了书卷,恭送圣离去。圣并无著作传世,只编纂六经,其中《春秋》卷帙浩繁,虽然是上古流传的史料,但从圣的编纂中,也可知其思想。

后世的大家中,有许多都是专研春秋,而得圣大道。圣编春秋而臣贼子惧,正是因为如此。

不说叶行远捧着春秋回府,细细研读。但说吴越两国谈判言和,越国虽然刚死了国君,心惶惶,但他们本身强悍凶横,圣走了也就没了怕惧,便狮子大开,要吴国赔偿军费,派遣质,方可退军。

吴王暗弱,胆子又小,虽然知道越国也是纸老虎,绝不敢再造次,但又怕他们滞留在吴国不走,谈判中就小心翼翼,一路让步。

最后答应赔偿了大量金帛,割让五座城池,才算勉强将和约拟定。但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地址发布邮箱:dybzba@gmail.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!